都貴瑪,女,蒙古族,中共黨員,1942年4月生,內蒙古四子王旗人,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牧民。上世紀60年代初,年僅19歲的都貴瑪,主動承擔28名上海孤兒的養育任務,用半個世紀的真情付出詮釋了大愛無疆,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上世紀70年代,都貴瑪自學蒙醫蒙藥和婦產科知識,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輕母親的生命。
她是杜爾伯特草原上的英雄母親,她是電視劇《靜靜的艾敏河》和電影《草原額吉都貴瑪》的原型人物。
上世紀60年代初,19歲的她主動承擔28名上海孤兒的養育任務,上世紀70年代,她又自學蒙醫蒙藥和婦產科知識,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輕母親的生命……
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愛心與真情譜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她就是“草原老額吉”——都貴瑪。
28名孩子的額吉,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連續三年遭受自然災害,全國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糧荒。在江浙一帶的農村受災地區,許多家庭選擇將幼年子女遺棄到上海等大城市,上海孤兒院為此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幾倍的棄嬰。但是由于食品嚴重不足,孤兒們因營養不良患病、夭亡等現象時有發生。時任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在知道情況后,立即向周恩來總理匯報。
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康克清找到時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的烏蘭夫。烏蘭夫在征求過內蒙古其他領導同志的意見后,決定將3000余名孤兒接到內蒙古,讓牧民們來撫養。
當時的牧民們,紛紛騎著馬,趕著勒勒車,來到育兒院申請領養孤兒。送到內蒙古大草原的南方孤兒,被牧民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
當時,年僅19歲的都貴瑪被分配到烏蘭察布盟(現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保育院,撫養旗里剛剛接收的28名“國家的孩子”。這個尚未成家的姑娘,就這樣成了28名孩子的額吉(蒙語中意為母親)。
“28名孩子中,最小的達來才剛剛滿月,最大的也僅僅5歲?!倍假F瑪回憶說,“照顧孩子的事兒我都不會,只能一步一步地學?!?/p>
事實上,都貴瑪也是一名孤兒。4歲那年,她的父母就去世了,她是由姨媽帶大的。因此,都貴瑪對這些孤兒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拔覀兘o孩子穿上蒙古族服裝,希望這些孤兒在草原上獲得新生?!倍假F瑪說。
在都貴瑪的精心照顧下,28名孤兒沒有一個因病致殘,更無一人夭折,在當時創造了奇跡。直到28名孤兒全部被牧民領養后,都貴瑪才離開臨時托兒所。
草原婦女心中的“保護神”。
杜爾伯特草原一直是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醫療衛生條件十分落后。特別是臨盆分娩更是橫亙在廣大婦女面前的一道“鬼門關”。身為嘎查婦聯主任的都貴瑪看到牧民遭受的病痛折磨和死亡威脅,心中有說不出的酸楚。
1974年,都貴瑪不顧親朋好友的勸說,率先參加了旗醫院的學習培訓。接受現代醫學知識洗禮,對于文化基礎極差的都貴瑪遠比戰暴雪、斗狂風困難得多。但畏難不前絕不是都貴瑪的性格。憑著對鄉親們的摯愛,別人一天輕松學到的東西,她就花兩天甚至更多的時間掌握。她一邊放牧一邊學習,方圓一百公里的婦科大夫都被她請教了個遍。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都貴瑪逐步掌握了一套在簡陋條件下接產的獨特方法。十幾年來,她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輕母親的生命,把“鬼門關”變為“通途”。都貴瑪也因此成為當地婦女心中的“保護神”。
我愿為黨和國家貢獻一生。
都貴瑪從小父母雙亡,丈夫英年早逝,自己終身未孕,但也正是這些磨難鑄造了她堅韌、無私的品格。
1980年,年僅4歲的孟克吉亞哥倆不幸喪父失母??吹絻蓚€無依無靠的孩子,都貴瑪二話沒說便把他們接回自己家,使兩個孩子重新得到母愛的呵護。
雖然家境并不寬裕,但都貴瑪仍常年照顧非親非故的巴圖道爾基老人;牧民拉其斯仁兩年前癱瘓在床,她主動承擔起照顧幫扶的義務。
如今,78歲高齡的都貴瑪雖然步履蹣跚,但還是停不下牧羊、拾糞的腳步。她不愿離開草原,她要繼續守護這片綠色天地,能和鄉親們相濡以沫地和諧生活——她滿足了。
都貴瑪雖然沒有驚人的壯舉,卻有無數個用愛心編織的平凡故事。面對諸多榮譽,都貴瑪老人從容平淡,許多企業、單位聽說了她的先進事跡,前來探望問候老人,并問她有什么要求時,都貴瑪總是說:“黨和政府給了我崇高的榮譽,我現在無所要求,有了一點成績,是黨的正確領導,如果身體? 還行,我愿意為黨和國家多作貢獻?!?/p>
9 月 29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都貴瑪獲得「人民楷?!狗Q號。